111升学网

常用工具:学信网 | 学籍查询 | 学历查询 | 学位查询 | 学信档案

赤峰市华夏职业学校

资源发布日期:2024-08-29
——赤峰市华夏职业学校简介赤峰市华夏职业学校坐落于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建校于1982年。三十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德育为首”的教育理念,服务当地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当地农牧民致富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一、具有明确的办学方向和务实的办学理念(一)办学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足当地,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未来;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并举,服务学生与服务社会同进;以专业建设为核心,突出德育管理创新,突出打造融合优秀企业文化的校园文化;把学校建设成为自治区精品学校。(二)办学目标遵循办学指导思想,为当地经济发展培养合格技能型人才,为当地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为高职院校输送合格生源。建设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学校,建设教师乐业、学生向往的学校。(三)校训明德、明理,成人、成才。(四)校风民主、和谐、勤奋、文明。(五)教风博爱、严谨、勤勉、创新。(六)学风勤恳、尊道、求真、力行。二、办学实力不断增强,办学效益不断提升学校占地面积220亩,建筑面积95846平方米。校园内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实训区分布合理、功能齐全。学校建有校内实训室75个,实习实训设备总值3758万元,实习实训设备和教学仪器39354台(套),共有计算机1148台,多媒体教室110个,数字化课程120门,图书馆藏书10万余册。学校承担赤峰市北部旗县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职业技能考评工作。学校建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承担当地34个工种的职业培训、技能鉴定工作,对外培训每年达19000人天,年培训收入近百万元。学校引企入校,建有机械加工实习工厂1个,汽车4S店1个,汽车维修厂1个,二类驾校1所,实习门诊1所,这些企业均为当地行业带头企业,以优异的质量服务于当地,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学校建有当地一流的400米塑胶田径运动场1处,乒乓球馆1个,羽毛球馆1个,篮球场12个,排球场9个,足球场6个。这些运动场所不但满足了本校师生的健身需要,还为合作企业、兄弟学校提供了训练基地。学校长期承担全旗中小学运动会、职工运动会、旗长杯足球赛等当地大型体育赛事服务。学校现有学历教育在校生6328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生4986人,毕业生双证率达100%,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100%,专业对口率达98%。三、以改革谋发展,专业建设成果丰硕学校始终坚持“学校发展围着市场转,专业建设围着产业转,人才培养围着社会需要转”和“巩固发展精品专业,重点建设骨干专业,精心打造新兴专业”的专业建设思路,科学设置专业,优化专业结构,改造老专业,打造品牌专业,开发特色专业,集中力量做大做强优势专业。学校组建了由行业专家、兼职教师共同参与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校企共同制定专业发展规划和专业调整方案,所有专业都与企业合作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进行专业建设。采取专业设置和企业需求相结合、技能训练和岗位要求相结合、培养目标和用人需求相结合的措施,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两级骨干示范专业建设为龙头,建设了一批与专业基础相关、内在联系紧密、资源共享、特色鲜明、优势凸显的重点专业。2003年,学校的农学专业被命名为内蒙古自治区名专业,2007年,电工电子专业被命名为内蒙古自治区精品专业,2008年,设施农业生产技术、机械加工技术、建筑工程施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被评为赤峰市骨干专业,2014年,设施农业生产技术、机械加工技术、建筑工程施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骨干专业。(一)构建了符合专业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学校18个专业分别组建调研组,深入到58家企业进行调研,搜集了相关行业的职业标准,撰写了18份调研报告,形成了18份岗位职业能力分析报告,形成了设施农业生产技术专业“校、村、设施农业项目区联合培养”、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教学做统一、产学研一体”、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工学结合、学做一体”等一系列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理实一体、双证融合、适应性强、适合培养岗位职业能力需要、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在企业专家指导下,共同编写了突出岗位职业能力的《设施蔬菜生产技术》《机床装配技术》《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等32本校本教材。建设了《植物保护技术》《机械精加工技术》《建筑工程测量》《汽车二级维护保养》等8门精品课程,建立了专业教学标准库、电子教案库、电子课件库和教学资源库。探索实施了项目教学、模拟教学、仿真教学、岗位教学、场景教学等“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改革。设施农业生产技术专业侧重技能培养,走“课堂与农户对接”的路子,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现代教学技术,优化教学过程,增强课程实践性。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依据专业与产业、职业与岗位、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与赤峰中色白音诺尔矿业有限公司、赤峰山金红岭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合作,针对企业对机械类技能人才的用工需求和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制定了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评价标准,为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依据。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把建筑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把校园建设项目列为教学实践内容,实施项目教学,在合作企业的技术与设备支持下,圆满完成多个项目的建设任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按照职业学生成长规律与学习规律,与企业共同分析汽车维修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对应的能力、知识、素质要求,以培养就业竞争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为目标,开展工作过程导向的模块化教学。(二)建成了师德良、技能强、专兼职结合的教学团队学校根据专业建设和教师发展需要,制定教师队伍发展规划,通过开展校内外培训、企业实践、教学研究、技能竞赛和技术服务等措施,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学校先后选派2名教师赴德国进修,8名教师赴香港进修,42名教师参加省级以上骨干教师培训,聘请企业38名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培养了自治区、市、旗、校四个层次专业带头人和学科带头人36名、骨干教师128名,双师型教师达到180人,专业教师中的“双师比”达到100%。(三)建立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长效运行机制学校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了《赤峰市华夏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制度》、《赤峰市华夏职业学校校外实习实训管理规定》、《赤峰市华夏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学校与58家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培养、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等工作。企业为学校提供校外实训基地、兼职教师、就业基地,学校为企业无偿输送毕业生、提供技术服务、培训职工。近两年,学校为合作企业无偿培训员工1万余人次,无偿提供技术服务100余人次;企业投入200余万元为我校援建了录播教室、体验中心、阅览室、电子备课室等项目,校企合作、互助双赢的长效机制已经形成。四、以创新谋特色,品牌效应日益凸显(一)坚持德育创新,走“成人成才”育人之路学校成立了德育管理创新特色项目建设小组,牵头开展了四个理论研究课题:1.德育管理系统化、制度化创新研究,2.“以人为本”德育实践研究(突出学生自主管理、个性特长发展研究),3.中职生现代职业素养培养的研究,4.德育课程建设的研究。学校成功构建“校级领导包专业室、中层干部包班、科任教师包学生”的三层承包德育管理体系,形成了德育工作全员参与的良好局面。经过多年努力,德育管理工作获得丰硕成果。近三年,学生道德品质合格率达到100%。王新琦等36名同学被自治区教育厅、赤峰市教育局评为“优秀学生干部”;刘洋等9名同学在赤峰市“康嘉杯”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中分别获“职业规划之星”称号和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等奖项;每年发展新团员1000余人,发展学生入党积极分子80余人。德育副校长牟永新被自治区教育厅、自治区人社厅授予“德育工作先进个人”称号,柴红飞等教师所带的13个班级被评为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先进班集体”,刘杰、李晓峰等11名教师被赤峰市、巴林左旗两级人民政府评为“优秀德育工作者”。学校被评为全国青少年品德教育实践基地、全国五好小公民“美丽中国、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示范学校。(二)引企业文化进校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将企业文化引入校园,把实训车间包装成企业车间,形成了校企相融的文化体系。推行“实习实训企业化、生产任务项目化”的教学模式,实施“学中做、做中学,教师即师傅、学生即徒弟”的教学改革,大力营造学校与企业紧密融合的职业氛围。学校编纂了《管理制度汇编》,规范师生行为,提升职业素养。学校实施校园的绿化、美化、亮化工程。近三年,学校新建草坪4片、玫瑰园2个、糖槭树林1片、五角枫林1片、喷泉广场1处、喷泉花园1处,新栽梧桐等景观树2万余棵,新安装路灯26套,新添置景观石8处。学校的所有花草树木均由各班级栽种、经营、管理,涉农专业的师生和后勤工作人员提供技术指导。学校增建了5个图书分库和5个阅览室,为师生读书提供便利,为打造“书香校园”奠定基础。学校新建了当地一流的羽毛球馆、乒乓球馆和艺术活动中心,这些场馆既是学校师生活动场所,又是合作企业文体活动聚集地。近两年,学校承办各级各类文体赛事35次,加深了校企合作深度、增强了社会服务能力。学校开设声乐、器乐、舞蹈、美术、陶艺、皮影、演讲、球类、轮滑等80多个社团,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特长生个性发展提供广阔平台。教师积极参与指导学生社团活动,引导学生汲取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艺术营养,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审美修养,为学生综合发展和健康快乐成长奠定基础。2015年4月,我校皮影社团学生自编自演的皮影戏《辽太祖传奇》在河南开封举行的全国皮影“山花奖”展演大赛上荣获金奖;2015年7月,我校演讲社团学生韩肖峰在教育部关工委组织的“少年向上,真善美伴我行”主题教育活动演讲比赛中,连续夺得巴林左旗第一名、赤峰市第一名、内蒙古自治区第一名,并代表内蒙古自治区参加在湖南长沙举行的全国中学生演讲大赛,获得全国演讲总决赛(中学组)三等奖;我校足球啦啦操社团在赤峰市举办的足球啦啦操比赛获一等奖,并代表赤峰市参加在包头举行的内蒙古自治区足球啦啦操比赛。学校全面开展学生职业素养基地建设和培养工程。编制了《学生职业素养手册》,把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引入到学生管理过程中,实现学生与职业人的对接。各个专业实训基地都引进了企业文化,营造了和工作岗位情境一致或相似的学习环境,学生们学中做、做中学,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培养效果明显提升。2014年,学校被巴林左旗教育局评为“绿色学校”;2015年,学校被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评为“和谐校园”。五、以科研为先导,内涵建设不断丰富学校高度重视教育科研,近年来,科研成果丰硕。国家级课题《西部民族地区中小学幼儿园自主创新教育和谐体系实验与研究》下设的子课题《民族地区中等职业学校自主创新学科教育、德育和谐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于2010年7月结题,我校被评定为国家教育科研基金“十一五”规划课题实验基地。2010年9月,《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模式的创新研究》课题结题,多位教师被评为“教研先进个人”,学校荣获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机制研究分会授予的“‘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研究先进科研单位”称号。2011年,学校被确定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课题专题项目“自主创新教育技术与方法研究”实验基地。2012年6月,国家级课题《教育科研推进学科教学改革》结题,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2014年5月,学校被中国教育学会评定为“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科研试验基地”。2014年12月,《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课题研究》结题,学校共23人获单项奖,学校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被评为“课题研究先进单位”。教师在长期的教学研究工作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业务素质明显增强,教学能力大幅提升,教学质量逐年提高。三十多年来,赤峰市华夏职业学校继往开来、不断创新、追求卓越、跨越发展,学校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实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骄人的业绩。1992年,教育部专家、领导到校视察工作,给予华夏职业学校“求索奋进的榜样,农村职教的典范”的高度评价。1995年,北方十五省市区职教协作会议在赤峰市华夏职业学校召开,学校获得了“草原风光,职教楷模”的赞誉,原国家教委职教司副司长刘占山为学校作了“草原职教一枝花”的题词;同年,学校被确立为“香港华夏基金会项目学校”。1996年,学校被评为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1999年,赤峰市华夏职业学校的办学经验被写入《人民日报》的《奋进的中国·教育篇》。2000年,《农村教育》第11期专题报道赤峰市华夏职业学校“三农”服务工作取得的成功经验。2001年,赤峰市华夏职业学校被评为“自治区文明单位”和“赤峰市名学校”;同年,被确定为“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研实验基地”。2002年,《农村教育》第8期再次专题报道我校服务当地经济建设的成功经验。2003年,学校被赤峰市党委、人民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2007年,学校被评定为“赤峰市农牧民转移就业培训基地”。2012年,学校被中国教育学会评为“新课程改革先进学校”;2012年3月,学校在巴林左旗行风评议中位于教育系统第一名,并获“赤峰市教育系统行风建设先进集体”称号; 2012年8月,赤峰市华夏职业学校被国家教育部、财政部、人社部确定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建设单位。2013年4月,赤峰市华夏职业学校被中国品德教育联合会确定为“全国青少年品德教育实践基地”;2013年5月,学校荣获中国国教育协会、中国教育发展促进会联合授予的“全国职业教育综合实力百强院校”称号。2014年,学校被教育部关工委评为主题教育活动“示范学校”。近年来,学校多次被当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授予“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安全工作先进单位”“教育风险管理服务工作先进单位”“行风建设工作先进集体”“社会奉献突出单位”“职业教育先进集体”等称号。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新的发展机遇,赤峰市华夏职业学校将一如既往、开拓创新,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助力杨帆!


本站推荐

    发明专利包过申请
返回顶部